近年來,我國綠色金融發展迅速,為推進清潔取暖、能源結構轉型等工作提供重要支持。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14次會議講話指出,“通過發展綠色金融,加大對清潔供暖企業和項目的支持力度”。分析我國綠色金融發展進程、總結成功案例經驗,有助于我國進一步深化綠色金融支持清潔取暖工作。
一、綠色金融發展進程
綠色金融是指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綠色金融包含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碳金融及其他環保市場等金融工具。
2016年我國各項重要綠色金融政策和指引相繼發布以來,綠色金融發展迅速,并展現出三大亮點:開展全國首批綠色金融地方試點工作(在浙江、江西、廣東、貴州、新疆五省區部分地方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實驗區);將綠色金融指標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貨幣政策支持綠色信貸發展;面向全國和全球發行綠色債券,且規模大、增長快。
但我國正面臨綠色金融資金缺口大的問題,特別是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出后,綠色資金需求量進一步加大,資金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此外,資金需求與資金投向不匹配、正向激勵不足、綠色債券標準不統一、綠色金融與碳中和目標結合度不夠和綠色基金質量及規范性不強等問題均亟待解決。因此,我國綠色金融發展可考慮加強以下五方面工作:
1. 優化綠色金融資金投資結構;
2. 加大綠色金融正向激勵;
3. 推進境內外綠色債券相關標準統一;
4. 提高綠色金融與碳中和契合度;
5. 加強綠色基金規范性。
二、綠色金融支持清潔供暖技術典型案例分析
綠色金融已為我國清潔取暖推進工作提供重要支持,涌現出一大批成功案例,可為我國持續推進相關工作提供經驗參考。
貴安云谷多能互補分布式能源中心項目
貴安云谷多能互補分布式能源中心項目采用“1+3”多能互補模式,即采用可再生能源(水源熱泵、太陽能光熱)+空氣壓縮儲能+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冷熱電三聯供)+智慧能源管控平臺形成的多能互補系統,這實現了能源的梯級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的最大化利用。該項目每年可節省標煤227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6243噸。
貴安云谷多能互補分布式能源中心項目運用循環滾動投資的方法,隔離母公司債務,盤活綠色資產,不增加財政負債且融資成本低。此外,項目的減排量設計為碳金融產品,在北京環境交易所掛牌出售。這一項目具有典型性,可為其他類似項目提供借鑒:
1)科學選擇綠色技術、合理設計綠色項目,可獲得良好經濟收益;
2)綠色資產證券化作為綠色金融創新工具,可以隔離公司債務、降低融資成本;
3)綠色項目帶來的減排量具有經濟收益。
其他綠色金融支持清潔取暖項目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五家渠市余熱綜合利用供熱工程項目利用“PPP+特許經營權”的綠色信貸模式進行貸款,采用五家渠市鋁工業項目配套自備電廠的發電機組蒸汽作為供熱熱源,滿足居民供暖需要、減少化石燃料使用。
山西漳電國電王坪有限公司供熱改造項目創造性采用結果導向型貸款模式,設立項目結果指標體系,關聯資金支付與項目實施的環境效益,助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三、 綠色金融支持清潔取暖推進建議
綜合以上案例分析總結,未來綠色金融支持清潔取暖項目可考慮加強以下方面工作:
科學選擇綠色技術:因地制宜選取綠色技術,發展多能互補系統,保障金融機構投資收益。
合理設計綠色金融工具:堅持商業可持續原則,降低綠色項目融資成本,創新支持清潔供暖企業和項目的金融工具及商業模式。
加強財政金融配合:積極引導金融資源參與支持具備市場化融資條件的清潔供暖企業和項目,更好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