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林生物質資源豐富,經科學處理后可提供清潔、低碳的可再生能源,替代部分化石能源使用。因此,生物質氣化多聯產相關技術的研究、發展和應用對我國能源結構轉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一、正確認識農林生物質的重要意義
農林生物質(簡稱生物質)主要指農林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秸稈、稻殼、樹木、農林加工下腳料等物質。其來源廣泛、可再生、零污染、儲量大,經正確處理和使用后可轉換成固體、液體和氣體燃料等物質,可在能源、材料和減排領域發揮巨大作用。
我國生物質種類多,總量大。經初步統計,我國生物質年產量達89.2億噸,開發利用潛力巨大。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生物質資源的利用,南京林業大學研究推廣的生物質氣化多聯產技術得到我國多個相關部委的采納和推廣。
二、生物質氣化多聯產技術具有多重效益
生物質氣化多聯產技術是指生物質在高溫、限制氧氣的條件下發生熱分解反應,使生物質大分子(10
8-10
9個原子)分解成小分子生物質可燃氣、生物質炭和生物質提取液。生物質可燃氣用于發電、供熱、供氣;生物質提取液可做肥料;生物質炭可做多種用途(圖1)。與其他同類技術相比,該技術實現了農林生物質氣化聯產炭、熱、肥,并可產業化生產,同時獲得環境和經濟效益,極具市場競爭力。

圖1. 生物質氣化多聯產技術產品示意圖
生物質氣化多聯產技術可獲得環境效益,并助力國家早日實現雙碳目標。生物質氣化多聯產技術符合綠色產業和綠色加工標準。此外,該技術生產的生物質可燃氣可替代煤炭供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該技術同時生產出的生物質炭具有固碳作用,這將共同助力實現碳排放控制目標。
生物質氣化多聯產技術還可獲得經濟效益。該技術產生的生物質炭具有極高經濟價值,可應用于多個領域,包括航天航空、化工環保、工業農業等。
三、生物質氣化清潔供暖聯產炭技術應用分析——以河北省灤平縣為例
2018年,河北省灤平縣開展生物質城鎮清潔供暖聯產活性炭工程,供暖面積達21萬平方米,覆蓋范圍包括居民區和學校。據統計,該工程經濟效益好(取暖收益和活性炭收益),一個供暖季即可收回成本(圖2)。

圖2. 生物質城鎮清潔供暖聯產炭工程技術經濟效益分析
綜上,生物質城鎮清潔供暖聯產炭技術具有極大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該技術亟需進一步應用和推廣,推動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