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也應看到,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保護與發展長期矛盾和短期問題交織,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任務艱巨。在此背景下,科學制定并實施協同治理政策對推動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加速社會經濟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美麗中國目標及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愿景具有重要意義。
一、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減排的形勢與挑戰
近年來,我國實施了一系列大氣污染防治政策措施,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然而當前我國PM
2.5污染形勢依然嚴峻,同時O
3污染逐漸凸顯,空氣質量全面改善仍面臨較大壓力。此外,我國社會經濟正處于高質量轉型階段,能源、資源需求量將在較長時間內居高不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時間緊、任務重。
為應對上述挑戰,基于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的同根同源性,可通過設計科學合理的協同路徑,推動減污降碳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考核,實現協同增效。城市是推動政策落地實施的基本單元。分析表明,2015-2019年間我國大部分城市未實現CO
2排放量和PM
2.5濃度的協同下降。為推動實現協同治理,需加緊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尋求切實可行的協同減排路徑。
二、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減排實施路徑
為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需建立協同政策體系和治理機制,可從
落實目標協同、深化重點領域管控、聚焦重點區域治理、強化資源循環利用、優選協同治理措施五方面開展工作(如下圖)。
